9月,统特朗普访英国途中说“现在还不是呼吁俄乌停火的合适时机”。这与他一个月前在阿拉斯加会谈后“停火推动者”姿态反差明显, 特朗普为何突然转变态度? 2025年8月,那次位于阿拉斯加的美俄高层会谈,外界都认为在这次会谈可能为俄乌战争带来转机。 会后,特朗普曾暗示,未来数周或推动俄乌停火,并不断在社交平台上释放“我能让战争尽快结束”的信号。 然而,到9月中旬,特朗普态度出现明显调整。 他在“空军一号”上接受记者提问时说:“现在感觉还不是时候”,并补充,“如果需要我来推动停火,过程会很艰难。”
俄罗斯方面提出的停火前提包括:乌克兰承认俄罗斯新划定的边界、放弃加入北约的计划、转为永久中立国,并限制自身军事力量。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拒绝这些条件。 双方谈判缺乏基础,强行推动停火,很可能只是制造表面和平,掩盖实质对抗。 特朗普还透露美国将考虑对俄罗斯实施“重大制裁”,但前提是所有北约成员国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。 数据显示,尽管战争持续,部分欧洲国家仍在能源问题上保持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,比如德国和匈牙利。 特朗普的表态并非真的要立刻动手制裁,而是通过设定条件,将压力转向北约国家。 好像是在说:如果你们不停止与俄罗斯的能源交易,美国的制裁就没有意义。
在英国访问期间,特朗普与英国首相斯塔默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时,谈及普京时罕见地说:“他真的让我失望了。”表现对普京的不满 。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俄媒采访时表示,特朗普的立场已从“无条件停火的最后通牒”,转向“长期、可持续的解决方案”。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曾发文称: “这不是特朗普的战争,而是拜登和泽连斯基的战争。” 如果自己当时是总统,这场战争根本不会发生。 可能是甩锅,也可能是特朗普在为自己的未来政治定位做铺垫。他在说当前政府无能。
特朗普这次在俄乌问题上的“态度突变”,是结合地缘政治、能源依赖、外交现实等多重因素的策略调整。 他是在等待一个他认为更有胜算的时机。 在各方立场僵持、条件对立的背景下,贸然推动停火可能适得其反。 想制裁俄罗斯,可不像喊几句口号那么简单,得设定些条件,把责任分摊开,让北约那些国家也得跟着有所行动。
景盛网-配资公司排名-合规配资平台-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